非法行医罪要应该如何认定

江山律师 2025-04-07
1.非法行医罪指没拿到医生执业资格还非法行医,且情节严重的行为。
2.主体上,得是没医生执业资格的人,像没医疗技术知识的普通人,或有行医资格却没特定医疗业务资格的人。
3.主观上是故意,也就是明知没证还搞医疗活动。
4.客观上是非法行医,没证就开展诊疗,包括在医疗机构和擅自开业行医。且要情节严重,如造成就诊人损伤、传染病传播、用劣质医药器械、被处罚两次后再犯等。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结论:
非法行医罪是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且情节严重的行为,认定需从主体、主观、客观多方面考量。
法律解析:
在主体方面,非法行医罪的主体为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既包括无医疗技术和知识的普通自然人,也包括有行医资格但无特定医疗业务资格的人。主观上要求行为人是故意的,即明知自己没有医生执业资格还从事医疗活动。客观上表现为无医生执业资格从事诊疗活动,包括在医疗机构诊疗和擅自开业诊疗,并且要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如造成就诊人轻度残疾等多种情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非法行医情节严重会构成犯罪并承担相应刑事责任。如果您对非法行医罪相关的法律问题存在疑惑,或在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可向专业法律人士进行咨询。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1.非法行医罪认定需综合主体、主观和客观多方面。主体为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者,包括无医疗技术知识的普通人及有行医资格但无特定业务资格者。主观上是故意,即明知无资格仍从事医疗活动。客观上表现为无资格从事诊疗,有在医疗机构或擅自开业两种形式,且要达到情节严重,如造成就诊人损伤、传染病传播、使用不合格医药器械、多次受罚仍行医等。
2.为减少非法行医现象,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监管,严格审批医疗机构和从业者资格,加大对非法行医打击力度。同时,开展医疗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对非法行医危害的认识,引导患者选择正规医疗渠道。此外,畅通举报渠道,鼓励公众对非法行医行为进行监督举报。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法律分析:
(1)主体方面,非法行医罪的主体为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这既包含毫无医疗技术与知识的普通自然人,也有虽有行医资格但不具备特定医疗业务资格者。比如某些人没有系统学过医学知识就给人看病。
(2)主观方面,行为人需是故意,也就是明明知道自己没有医生执业资格,还从事医疗活动,这种故意体现了其行为的违法性。
(3)客观方面,一是要有非法行医行为,包括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和擅自开业从事诊疗;二是要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像造成就诊人轻度残疾、传播甲类传染病等情况。

提醒: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切勿行医,情节严重会构成犯罪。不同案情处理方式有别,建议咨询以进一步分析。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一)判断主体身份:查看行医者是否有医生执业资格,既包括完全没医疗技术和知识的普通人,也包括有行医资格但没特定医疗业务资格的人。
(二)分析主观故意:确认行医者是否明知自己没有医生执业资格,还从事医疗活动。
(三)考量客观行为和情节:看其是否在无医生执业资格的情况下进行诊疗活动,不管是在医疗机构内还是擅自开业。并且判断是否达到情节严重的标准,如造成就诊人一定程度损伤、传染病传播风险、使用不合格医药用品、多次被行政处罚后仍行医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下一篇:暂无 了

相关文章

萧山区看守所地址 鄞州区看守所地址 缙云县看守所地址 奉贤区看守所地址 北仑区看守所电话 余姚市看守所电话 乐清市看守所电话 文成县看守所电话 嘉定区看守所电话 宁波镇海区律师 宁波奉化区律师 歙县律师 郎溪县律师 杭州临平区律师 宁波海曙区律师 龙游律师 台州律师 淳安律师 建德律师 宁波海曙区律师 乐清律师 镇江律师 太仓律师 宁波海曙法律咨询 宁波镇海法律咨询 衢州衢江法律咨询 台州黄岩法律咨询 宁波市镇海区刑事辩护律师 宁波市奉化区刑事辩护律师 乐清市刑事辩护律师